唐生智_坚定抗战的爱国将军

          

  /

  唐生智是一位颇有影响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也是中国现代军事史上的著名人物,因指挥南京保卫战导致历史对其评价褒贬不一。 翻开中国文史出版社 《南京保卫战:国民党抗战将领亲历记》 一书,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唐生智将军所撰 《卫戍南京之经过》 一文, 这本带有口述史性质的亲历记,因回忆主体人物较多, 且身份和角色差异较大, 致使对唐生智评价众说纷纭, 读者难以从中一窥全豹。 那么, 历史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本文依据档案史料, 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唐生智。

  民族利益至上

  唐生智, 字孟潇, 18901031 (一说1889年) 出生于湖南省东安县一个封建大家庭, 唐家为官宦世家、 名门望族。 “其祖父原隶湘军, 对彼之偃文习武, 殊具影响作用。 年幼时, 唐生智师从知识渊博、教学有方的唐诗亭先生。 唐先生十分重视对学生的道德精神培养, 经常教育学生讲人格、 崇气节。 在唐先生的教诲下, “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等圣贤古训在唐生智幼小的心灵上深深扎了根。

  唐生智的青少年时代正值中国乱世待治、 外侮深重之际。 当时, 中国大地上奔涌着一股股爱国浪潮, 先有康有为、 谭嗣同等人倡导的维新变法运动, 接着又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以及护国、 护法运动等。 唐生智深受爱国思潮影响,早年即投身辛亥革命, 后又参加反袁、 护法斗争, 是一名封建王朝的叛逆者。 国民大革命时期, 他归附革命, 在北伐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为消灭军阀、 统一中国做出了积极贡献。

  1931年, 蒋介石胜利结束中原大战,但随后制定训政时期宪法、 选举总统、 软禁胡汉民等一系列举动均不得人心。 陈济棠、 孙科等因此而另立中央, 建立广州国民政府并起兵反蒋, 宁粤两军对峙。 国内新一轮 “北伐” 战争一触即发。 在此形势下, 日本方面也蠢蠢欲动, 先是制造了“九一八” 事变, 继而大举入侵中国东北,中华民族命运堪忧。 是继续反蒋进行内战, 还是止息干戈一致对外呢? 唐生智迅速作出了反应。

  919日, 唐生智 “得闻 ‘九一八’ 事变, 立即呼吁, 只要蒋介石下野, 广州国民政府应立即停止出兵” 并于当晚乘车离开湖南郴州回到广州。 921日, 唐生智出席了广州国民政府会议。 在会上, 他极力主张国民党内息纷争, 宁粤合作, 一致对外。 他说: “当前国难当头, 我们应该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大敌当前, 宁粤双方不宜再战, 而应无条件附和……我作为一个军人,宁肯为保卫国家民族的生存献出自己的生命, 而决不愿同室操戈, 同归于尽。

  面对外敌入侵, 唐生智识大体、 顾大局, 把国家、 民族利益放在首位, 毅然捐弃前嫌与宁方合作, 一致对外, 生动诠释了民族利益至上的爱国情怀。

  演习备战先行

  宁粤合作以后, 唐生智在南京国民政府先后担任军事参议院院长、 军事委员会训练总监部总监及执行部主任等职, 历时长达6年。 在此期间, 唐将军立足本职,劳心费神, 为抗战拟订作战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战演练。

  唐将军深知中日之战不会仅停留在东北, 华东及首都(南京)之战不可避免。他指导拟订上海、 南京防御作战计划, 虚心听取军事家蒋百里意见, 并得到蒋介石的核准。 其主要内容为: “以上海、 杭州湾为第一线, 昆山、 无锡、 苏州、 杭州一带为第二线, 江阴、 镇江为第三线, 南京、 京杭公路 (宁杭公路) 为第四线” 同时, “各线部队应该预先有准备, 假如上海的部队打了一个时期要撤退时, 则第一线上海、 杭州湾的部队撤到浙江以西、 皖南一带, 整理补充, 并在那里准备阵地。以后各线则陆续往后方调动, 以作长期抗日、 拖死日本人的准备”

  保卫京沪的战役构想一经确定, 国民政府军事当局便决定选择适当区域, 组织一次保卫南京的实战演习。 19358月, 唐生智指导拟定实战演习的草案并编制预算。 9月, 参加演习的主要部队集中到南京附近整顿。 10月, 考察演习地形, 完善演习计划, 形成以日军为假想敌人的 1935年秋季大演习计划》 11月初, 演习的领导机构和组织实施计划正式出台, 蒋介石担任演习统监部统监, 唐生智担任演习参谋长。 122日, 军事大演习计划付诸实施, 规模空前。 此次演习选定南京至宜兴天王寺, 溧水与溧阳、 张诸间一带为演习地域, 以京杭公路为东西两军的主要交通线, 参与演习的有第三十六师、 八十七师、 教导总队、宪兵等4万余人, 模拟日军登陆对抗。

  128日, 演习结束, 参谋长唐生智发表了长篇讲评, 史称 《秋季大演习讲评》 。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的 《秋季大演习讲评》 中, 唐生智指出: “秋季演习之目的, 固在于使各部队于何种战斗方式中发挥各级指挥官之指挥能力, 演习联合各兵种之协同动作, 然其要义尤在于使关于国军编制、 装备、 教育、 训练诸方面之缺点,以为尔后改良推进之准绳。 接着, 他从军队指挥、 诸兵种之协同和对地形的观察、 利用三个方面逐一讲评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 他的讲评切中军队要害, 得到蒋介石高度肯定, 被要求印发全军, 让官兵们认真研究。 这一讲评也堪称这位军中元老、 一级上将唐生智将军一生中最耀眼的军事理论著述之一。

  唐生智深知国民党军队与日本军队抗衡难免, 积极拟定实战计划, 认真组织军事演习, 借以进一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其抗战决心不言而喻。

  挺身而出守城

  19377月, 卢沟桥事变爆发, 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 唐生智对抗日战争的主张, 是持久消耗, 而不是短期硬拼, 即“抗日持久, 一个人拼他两三个, 拖死日本人, 最后胜利一定是属于中国的” 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的国民党军政机关专题会议记录里, 有唐将军在1937720日的发言, 内容如下: “应依目前状况最低限,赤裸裸说我是弱国, 故抗战须持久。 凡一重要城池非流血不放弃, 但以大兵力白白牺牲则不可。 1112日, 上海失陷, 南京的守弃问题便提上日程, 蒋介石为此一连召集了三次幕僚会议。 当时,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帅部几乎是 “一边倒” 地主张不守, 包括何应钦、 白崇禧、 李宗仁等人。 只有唐生智持反对意见。 他认为, 通过保卫南京的战斗可以阻止和延缓日军的进攻, 为中国军队的休整和集中争取时间。 而且, 南京作为首都, “为国际观瞻所系, 又是孙总理陵墓所在, 如果放弃南京, 将何以对总理在天之灵”

  唐将军既 “身经百战、 智勇兼备” 又“主张抗日、 固守南京” 无疑是守卫南京的最佳人选。 然而, 唐生智自西安事变后,患了重病, 这时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 据白崇禧的回忆, 他在陪同唐生智侦查南京城内外地形时, 发现 “两天之视察……唐身体衰弱不堪, 身着重裘, 至平地犹可下车看看, 爬高山, 便委托我代为侦查”

  所以, 在推选守城将领人选时, 唐生智提议 “派一个军长或总司令, 带几个师或几个军就行了 从前方派下来的人中间派一个人守, 或者要南京警备司令谷正伦守都可以” 但都被蒋介石以人选资历太浅为由否决了 在后来的会议上, 当蒋介石问谁愿意负责守卫南京时, 没有一人回应, 唐生智挺身而出, 说: “若没有别人负责, 我愿意勉为其难!

  1120日, 唐生智出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 随即将军事委员会执行部改组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 部署城防任务。 24日,国民政府正式发布任命公告。唐将军心系国家民族危亡, 自告奋勇, 以带病之躯, 挺身而出, 承担了防守南京的责任, 可谓是鞠躬尽瘁。唐生智将军以民族利益为上, 捐弃前嫌, 力促抗战; 以国家危亡为大, 认真谋划, 积极备战; 以责任担当为重, 心系南京, 坚持抗战。 在南京保卫战中, 唐将军更是以带病之躯, 率军守土抗敌, 并毅然拒绝敌人劝降……唐将军不愧为一名抗日爱国将领。

  作者单位: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责任编辑: 田小燕

相关附件:

上一篇: 张忠道与台湾光复后首届县长考试

下一篇: 毛思诚_解读蒋介石个人档案第一人

您是第 位访客